爲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落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高〔2018〕3號)要求,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根據《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教高廳〔2020〕1號),經企業申報、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審議通過,形成了2021年7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共有303家企業支持項目8248項。 我司成功入選名單, 項目包含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以及創新創業聯合基金項目二大類,共計14個項目。
申報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QkIko1JD_8DNvrpLaVIOOg
也可登彔“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網址:http://cxhz.hep.com.cn)查詢
一、請各省(市、區)教育廳(教委)加強組織和宣傳,將本通知轉發給相關高校,動員更多教師積極參與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二、有關高校要根據各校情況和產學合作需要,組織師生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自願在平臺注冊申報,並加強項目申報及實施過程管理,指定專門人員在平臺上負責項目申報、協議籤署、結題審核等工作。
三、有關企業要嚴格遵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切實履行承諾,規範項目管理,保證項目評審的公開公正,及時公布項目評審結果。
四、時間安排
9月10日前在平臺內完成協議確認的項目,教育部組織審核後將於10月發布立項名單。
9月10日後在平臺內完成協議確認的項目,將不納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
2021年7月9日
1.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12項
圍繞汽車、機械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土木與建築、基礎醫學與護理、護理、地質、中小學教育、虛擬現實等學科領域,支持高校在這些領域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工作,建成一批高質量、可共享的虛擬仿真資源。這些建設成果將向社會開放,任何高校都可以參考借鑑用於教學和人才培養。
(1)面向汽車、交通運輸、物流管理等軌道交通類的車載虛擬仿真課程3項
主要通過三維立體虛擬現實交互顯示裝置對公用車載大型設備的三維立體結構與工作原理進行通識化教學,對車載中的核心關鍵零部件進行虛擬仿真3D可視化拆裝,同時形成碎片化教學三維素材資源,便於老師進行二次使用並形成新的教學設計。通過多模態數據傳感技術,打造半實物虛擬仿真數字孿生體,利用互聯網、5G等網絡技術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線上線下數字孿生教學課程。
(2)面向基礎醫學與護理仿真課程 2項
擬通過三維立體虛擬現實交互顯示裝置對人體進行3D立體仿真化的系統解剖、局部解剖、斷層解剖。同時對基礎形態學的組織學、胚胎學、病理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血液檢驗學、生物學等內容,支持資源共享,個人性化教學/學習,虛擬仿真實驗等功能。
(3)面向地質、土木與建築虛擬仿真課程 2項
擬通過虛擬仿真軟硬件技術構建帶有物理屬性的、開放性的、彈性可塑化多維BIM系統;構建以力學虛擬仿真相關的土木虛擬仿真實驗,包括但不限於混泥土材料、坑道施工、道路勘測等實驗內容。
(4)面向中小學教育的虛擬仿真課程 2項
主要以師範教育重綜合素質育人和職業教育重實踐技能培養爲目標,在信息化理念的引領下,小學教育專業資源庫建設集聚政校行企優質資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專業發展,擬建設理化生、地理、歷史科目相關的創新型教學課程改革內容。理論知識學習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突破傳統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做合一”,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虛擬仿真實驗直觀的了解其應用的領域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虛擬仿真實訓主要應用於虛擬實訓與實物實訓,與虛擬仿真軟件無縫對接,實現數據聚合。其功能主要包括考勤、示範觀摩、實訓操作、實訓報告、評價等。評價系統可綜合學生考勤情況、上課互動情況、實訓過程數據、實訓報告等,科學、全面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並形成“即教、即學、即練、即考、即鞏固”的閉環控制。
(5)機械工程類虛擬仿真課程 3項
涵蓋智能制造、控制技術、自動化、機械設計與制造等相關專業。主要通過三維立體虛擬現實交互顯示裝置對機械精密設備或的三維立體結構與工作原理進行通識化教學,對機械工程的核心關鍵零部件與控制系統進行虛擬仿真3D可視化拆裝,同時形成碎片化教學三維素材資源,便於老師進行二次使用並形成新的教學設計。通過多模態數據傳感技術,打造半實物虛擬仿真數字孿生體,利用互聯網、5G等網絡技術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線上線下數字孿生教學課程。
2.創新創業聯合基金項目 2項
主要企業指導教師和項目研究方向,支持高校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面向機電、交通物流、智能制造、電子電路、計算機、虛擬現實、軟件工程專業基於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業創新項目,從創業創新的角度去實踐上述專業,同時也包括以下課程:《迎接創業創新的新時代》、《創業團隊》、《創業機會識別與評估》、《商業模式與設計》等課程,掌握和理解企業內外部資源、財務資源等概念及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理解產品和服務、管理業務發展模式、財務盈利平衡分析;理解商業計劃書結構組成及撰寫過程、了解其使用的場景等知識。這些建設成果將向社會開放,任何高校都可以參考借鑑用於教學和人才培養。
1.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
(1)項目負責人必須爲全日制本科院校在職教師,相關專業專任教師或專職實驗人員;
(2)參與開發的課程或實驗項目應至少在學校開設了兩個學年,學時安排應不少於32學時,平均每年開課次數不少於五次,並納入了培養計劃和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大綱;
(3)優先考慮國家級或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五大金課”其中一項、獲得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或者“五大金課”中某一項的申報單位。
2.創新創業聯合基金項目
項目負責人必須爲全日制本科院校在職教師,相關專業專任教師或專職實驗人員;
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請聯系我們
電話:186-7230-6868(徐老師)